美术教案

时间:2025-02-15 07:11:38
【推荐】美术教案锦集6篇

【推荐】美术教案锦集6篇

作为一名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6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美术教案 篇1

一、教学目标

1、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结构,能运用色卡纸和铅笔等工具设计制作多种形状的陀螺。(知识、技能)

2、在欣赏、设计、制作陀螺的过程中,能初步尝试运用中心对称的简单排列方式,趣味性地装扮陀螺。(过程、方法)

3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玩具,享受快乐,产生民族自豪感,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(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)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1、如何把握陀螺面的中心位置和平衡性?成功做出能玩的纸陀螺。

2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形状的陀螺,并能装扮出美丽趣味的陀螺。

三、教学策略

1、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,我不可能要求学生画出较准确的圆或其他平衡的图形。于是我便准备了一定的工具——在色卡纸上画好几个“圆、正方形等”的轮廓,并定好中心。同时我也会留个问题给学生思考,用什么工具能画出“圆”,以便他们自己做陀螺时也能找到工具,这并没有剥夺学生的创新力,反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之后的创新力和表现力。

2、要想引导学生创新设计陀螺的形状,教师的引导很重要。我通过各种范例来拓展陀螺的形状,并用简单的图饰启发学生,引起学生的大胆想象。

3、“中心对称的排列”是本课可以发掘的一个美术知识,学生在装饰时,无意识地也会运用到。我避免枯燥的讲,而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参与的环节,从中发觉排列的美,激发学生学的欲望。

四、教学准备

(学生)彩色纸、铅笔、剪刀、固体胶、水彩笔、

(教师)课件、画好基本形状的色卡纸、陀螺若干、剪刀、长短不同的铅笔等

五、教学过程

(一)、玩转陀螺

师:看,戴老师带来了什么?(展示几个各不相同的陀螺,并板书“陀螺”)

师:我想邀请几个学生上来比赛,谁愿意?(请三位学生上来)

师:我们一起给他们喊口号好吗?(出示口号——转啊转)

(直入课题,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,激发学生的热情。)

师:知道这么好玩的陀螺是哪国人发明的吗?

生:(不断猜测)

师:(通过一个视频向学生介绍。)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,至今已有4千年的历史了呢!我们的祖先真聪明、真棒啊!

(介绍陀螺的历史,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。)

师:陀螺好玩吗?你们想玩更高级的陀螺吗?(出示 “纸” 字,完成课题——《转啊转,纸陀螺》)那就一起喊出来吧。(起喊课题)

(在揭示课题时,我设计了三个层次“陀螺”“转啊转”“纸”,从而引出课题。避免花哨,但不失趣味,在活动中引发学生对今天课题的好奇。)

(二)探究创造

1.分析结构

师:分析是完成设计的第一步。(以普通陀螺为例)我们来说说陀螺上有什么?(根据学生的回答,概括画出“转轴”“转盘”)

(用画的方式,分析出结构,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浅显易懂;分析出结构,是学生完成设计的重要一步。)

2.拓展形状

师:记忆大考验,你平时见过什么形状的陀螺?

师:能不能更奇更美一点呢?看我的。(展示画出的各种陀螺外形。)

师:我在圆形、正方形等周围画了各种各样的花边,你们有更好的花边推荐给我吗?

生:快速画出一个奇特的花边。

(由真实到创新,从基本外形到花边设计,无形中告诉学生设计的步骤和创作的重点。并结合线描教学,培养学生的表现力。)

师:太神奇了,请把你们的花边画在这些形状的外边。

生:在老师准备的色卡纸上画,并剪下外形,展示评价。

3.精雕细琢

师:我总觉得“转盘”还不够漂亮,好象少了点什么东西?

(启发学生思考,初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,启发学生装饰。)

生:想象在“转盘”上画画、贴贴。老师适时表扬。

师:(出示几个装饰形状)谁能来帮老师打扮一下“转盘”?

老师做好两手准备:一是学生无形中能按照中心对称的方式来排列,一是学生乱贴。若是前者,就直接总结方法“绕、射”。若是后者,就在比较中欣赏美,从而揭示方法。

生:用自己原先的想法或老师提供的方法,装饰陀螺。并展示,评出“创意陀螺”。

(学生参与装饰,能激发主动性。和大家一起分析怎样贴更美,培养学生的审美。分段展示评价,更有针对性。)

4.装饰“转轴”

师:转“长铅笔”和“短铅笔”的陀螺,在对比中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的“转轴”跟合适?

生选择好合适的铅笔。

(把主要问题提出来,提高学生的成功率。)

师:怎样让我们的“小棍”变漂亮呢?(用实物展示启发学生。)

生:用彩色纸包出美丽的小棍。并贴画。

5.组合比赛

生:把“转轴”和“转盘”组合在一起。先四人小组比赛,赛出优胜者,再全班比赛,比赛时,营造一种激烈的气氛,大家一起喊“转-转-转”。转得时间最长将赢得“旋风陀螺”的称号。

(既然是玩具,那就要有娱乐性,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,学生更能享受快乐。)

(三)总结拓展

1、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法。总结还未解决的问题,大家一起出谋划策。

(老师留一些小问题给学生去发现、思考,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总结并不是结束,而是另一种开始。)

2、拓展

纸陀螺还能有怎样的款式?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能做陀螺?先请学生讲,教师再出示几件作品,并引导学生课后去尝试。

(一节课结束,并不能让学生的思想也到此为止。学生能带着兴趣在课后、在生活中继续创新才是真正的教育。)

美术教案 篇2

[活动目标]

1、发挥幼儿的创意性。

2、学习粘贴的技巧。

[活动准备]脸谱,各种美劳材料:皱纹纸、电光纸、报纸,胶水。

[活动过程]

1、“小朋友们,们头上都长有什么呀?(头发)那你见过什么样的头发呢?(个别幼儿回答)

小结:有长发、短发、卷发等。

老师这儿有个小脸谱,(出示小脸谱)看!这个小脸谱的头上有头发吗?(没有)那你说它会高兴吗?(不高兴)那们一起当发型设计师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吧!

2、教师示范操作。

“想为它设计一个直发,先拿一块皱纹纸放在手心搓一搓 ……此处隐藏819个字……到与靠垫呼应的色块吗?黑色花瓶里的干花以及白色方盒里的菊花都是深浅不同的颜色,与靠垫呼应,这样,在画面中,橙色色块有大有小,显得丰富。

美丽的衣服:这套衣服让我们联想起在朝霞中化成泡沫的小美人鱼,你能说说服装的哪一部分让我联想到大海了吗?是那条蓝白条纹的裙子,你能谈谈这条腰带吗?整套衣服是冷色调的,与腰带的暖色调形成对比,衣、裙的花纹,线条较纤细,与腰带的粗矿条纹形成对比,衣、裙、的宽松与腰带的合身形成对比,这三个对比,使腰带成为这套衣服的点睛之笔。

鲜艳的花朵:眯起眼睛或到稍远的地方观察这张画,谁能告诉我,为什么黄色的郁金香在画面中显得突出?因为黄色最淡而被凸显出来,我们将这称为明度对比。

彩色暖水瓶:这些暖水瓶的造型憨态可掬,你是否觉得他们与企鹅有些神似?设计师设计工艺品造型的灵感,往往会来自与自然界的某一样物体,这些热水瓶的亮丽色彩,很有现代气息,如果要求你根据你家的厨房或客厅的色调挑选其中的一个,你会挑选哪一个出,说说你的原因。

北京故宫的角楼夜景:角楼的造型,华丽中带着庄严,霓虹使它生辉,倘若古人看到,定会以为到来仙境。你能从对比的角度解读这张画吗?背景是冷色的,灯光使建筑显出明亮的暖色,对比强烈,背景的深蓝色使橙色光照中的建筑更加流光溢彩,两者的明度对比也很明显,突出了建筑的主体地位。

活动三:

学生发散:

和学生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其他图片,结合生活谈形和色。

第二节

施教时间:12月24日——12月26日

活动一:

课前动员,看谁的发言多,奖励的kt猫多。

1、出示两个三角形,问:什么地方一样,什么地方不一样?(形状一样,色彩不一样)

2、换一个三角形,那里一样,那里不一样?(形状大小都不一样)

3、看看我们的桌子什么地方一样?什么地方不一样?

今天我们就用比较的方法来看看身边丰富的世界。

活动二:

1、打开书,看看书上的图片,说说喜欢那张图片,为什么?

2、老师带来了许多图片,看看什么地方好?(建筑、装饰、装潢、抽象艺术、日常用品、食品)请学生谈谈看到了哪些类型的图片?

3、我们的世界这么丰富,我们应该怎样来欣赏呢?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,只要我们找到这两个好朋友,就可以了。看谁先找到!

4、出示图片,问:你喜欢什么?为什么?(颜色与形状两个好朋友)

5、形与色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的世界,我们带着这两个好朋友去欣赏丰富的世界。

活动三:

1、出示图片:说说哪里最吸引你?(形状)

2、食品图片:你喜欢哪张?为什么?(色彩)

3、冰雪图片两张,讨论那里一样,哪里不一样?(颜色一样,形状不同)

4、分别欣赏书中的图片,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一下。

5、在生活中你怎样赞美别人装修好的房间。

活动四:

练习:七巧板拼摆。不同色彩的图会给人不同的感受

活动五:

用我们学到得知识来向全国或者外国友人来介绍我们厦门的滨海道。

札记:

七巧板的运用是本课最成功的地方,没有动手练习,学生的欣赏结果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。只有当将从欣赏中获得的感受实施到实践当中,这次欣赏课才是成功的欣赏课,才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欣赏课。

美术教案 篇5

教学目标:

1.知识与技能:认识浮雕。

能用像皮泥条、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、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。

2.过程与方法:在比较中,学会观察与比较植物的不同形态与色彩。能在创作中,大胆想象与表现泥板植物浮雕。

3.情感:热爱大自然,喜欢大自然的花草树木。知道植物、泥与人的关系。

教学重点:能用泥条、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、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。

教学难点:能表现前后前后层次、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。教学过程:

(一)课堂导入:

1.创设喜庆情境: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。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“夸张、变形、概括、对称”等植物造型特点。

2.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植物的生长形态和色彩。它们的枝干、叶茎、花果和花心、花蕊、花瓣等有什么不同?把你喜欢的植物,说说她1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。

3.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。设问提出要求:像皮泥、的特征,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、夸张、写实的植物画面。

4.板书课题:

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,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。

(二)教授新课:

1.观看课件,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。

2.问:在欣赏中,你看到了什么?有什么想法?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艺术作品?

3.小组活动: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。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。

美术教案 篇6

活动目标:

1.在游戏情景中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剪刀,培养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。

2.引导幼儿按颜色将纸条进行分类,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
活动准备:

彩色纸条,剪刀,篮子每人一份,图片,活动准备纸条

活动过程:

1、出示纸条,吸引幼儿.

(1)教师一手抓一把纸条抖动

师:看,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?(彩色纸条)这象什么呢? 好,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声音。

(2)师:这个纸条可调皮了,它还会跳呢?你们看,它跳呀跳呀跳到哪里了? 对,它跳到老师的头上,象什么?(头发) 纸条又飞呀飞呀飞到胸前,象什么?(胡子) 飞到腰里象什么?(裙子)

2、学习使用剪刀.

(1)出示剪刀.师:看,这是什么?你们会用剪刀吗?你们的本领真大。 师:手变成手*,(我们一起来做做)插到剪刀里,另一只手拿纸条,张开咔嚓,纸条剪断了。 谁来试试看? (2)师:剪刀还想告诉你们一件事情,剪好后要把剪刀闭拢,不然它会很累的。

3、幼儿剪纸条。

你们都想试试吗?把彩色纸条剪到自己的小篮子里。(放点音乐)

4、游戏:

(1)师:剪刀说太累了,它想休息了,把剪刀放到篮子里,把纸片倒入老师的篮子中来。(强调越来越多)

(2)玩游戏:捡花瓣 师:这一张一张的纸片象什么呀?(春天的小花瓣)春风吹来了,小花瓣掉下来了。(教师把幼儿剪好的纸片撒向天空) 师:看一看找一找,红色花瓣在哪里?幼:红色花瓣在这里。 游戏3次,红、黄同时进行,蓝色时再撒一次花瓣。

5、花儿贴纸片。

师:小话怎么了?(小花哭了) 它说旁边的花儿多漂亮,我没有漂亮的颜色。你们能把它变成黄色的花吗?(幼儿找黄色的纸片贴在小花上)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小花吧“小话小花请别哭,我来帮助你。”

活动结束

将多余的纸片送到相应的颜色的家里。

《【推荐】美术教案锦集6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